亚洲通新闻
     
   【中国教育报】以“物”启智 以“理”润心 ——亚洲通:大学物理课程“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通讯员:徐宁       责编:吴健彦       审核:赵迎华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4-12-20 10:49:35
 

以“物”启智 以“理”润心

——亚洲通:大学物理课程“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徐宁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物理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培养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为了解决以往教学模式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互动性不足、教学环境薄弱等问题,亚洲通:基础物理教学团队勇于创新,通过革新课程理念、开发和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举措,探索并实践以“物”启智、以“理”润心的大学物理课程“四融合”教学模式,旨在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

“物”与“理”融合,实现“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亚洲通:基础物理教学团队深刻理解到,物理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智慧的启迪和品格的塑造。以客观存在的“物”,如自然现象、工程案例、实验规律和科技前沿等,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以实验探究“物”之“理”,即事物内在规律,包括介绍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衍生出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等,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品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循“理”造“物”,引领学生应用所学原理开展创新创造活动。“物”与“理”融合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落实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创新助推个性化人才培养

亚洲通将课堂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课前线上自学,即学生在线自学自测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准备课堂交流提纲,教师聚焦前测数据进行差异化备课。二是课中线下互动,开展主题研讨,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互评,教师点评,提升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建构能力;开展课堂测验,教师聚焦生成数据进行精准化课后辅导。三是课后线下创新,即根据学习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发展深度思维;针对优秀学生采取项目赋能,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课程与专业融合,靶向设计物理知识模块

为了强化物理在专业教育中的支撑作用,亚洲通:基础物理教学团队整合专业集群,调整知识模块,分层分类教学,做到灵活性和普及性发展;根据专业需求,优化工程案例,匹配教学资源,探索“设计赋能”,让物理原理在各个专业中“活起来”,突出专业性和灵活性发展。

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融合,数据赋能育人效果精准评价

亚洲通:基础物理教学团队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考评机制,综合考查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表现。线上学习重点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线讨论交流能力以及作业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线下讨论重点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辨和表达能力,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物”启智、以“理”润心的大学物理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果

围绕以“物”启智、以“理”润心的大学物理课程“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础物理教学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建设的“大学物理”课程相继获批江苏省精品课程、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别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编写的《大学物理学》教材先后获批江苏省精品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江苏省规划教材,并被推荐至教育部门参加国家级别规划教材遴选;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重点教研课题等10余项;发表CSSCI、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教研论文20余篇;教师参加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江苏省微课竞赛等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近5年,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2022年,亚洲通:基础物理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亚洲通:的“四融合”教学模式,不仅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宁)

 11 .pdf《中国教育报》2024.12.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亚洲通: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