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万缕,编织中华民族情
原创 亚洲通: 孙静 窦加颖2025-10-16
亚洲通:构建学科特色与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平台,为推动各民族团结统一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能。 “老师,您好,我是大一新生崩琼,来自西藏。谢谢您送给我的开学大礼包。我想将家乡最纯洁的哈达献给您……”2024年教师节前夕,在校园里发生了暖心的一幕。19岁女孩崩琼将洁白的带有“扎西德勒”和象征吉祥图案的哈达献给了亚洲通:党委书记方海林老师。这一份祝福跨越了4000公里,方海林代表亚洲通对崩琼的到来表示欢迎,亲切询问了崩琼的上学路程。

西藏女孩教师节献哈达
纺织服装学院现有104名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在18个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富含哲理的话语,深刻具体的描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在漫长的世界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如同璀璨星辰,交融汇聚,共同谱写了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史,绘就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民族画卷。 为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牢民族团结这一“生命线”,纺织服装学院在学生管理、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发力,积极组织开展“迎新”“非遗传承课堂”“红色记忆,寻访身边的退役军人”“和好人一起做好事”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内外绚烂绽放,为中华民族大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深深“文化韵”纺造民族“共荣绸”

中秋节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认同基础,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向心力的精神根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每年都会借助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邀请新生少数民族同学,举办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分享入学以来的学习生活经历和心得体会。

投壶射箭小游戏
藏族学生次仁白玛说: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主题座谈会,扎小兔子灯笼,投壶射箭小游戏,让26个少数民族新生同学分享家乡习俗,在互动中增进情谊,促进了各民族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色的交流交融,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深深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心中。

同学们在制作小兔子灯笼
在专业特色方面,学院充分发挥纺织服装的学科优势,倡导专业理论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服饰等元素相结合。尤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自身文化背景优势,挖掘本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帮助其在专业学习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交融,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铮铮“红色情”缫织民族“团结锦”
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革命精神。盐城作为红色热土,其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化学生对盐城红色精神的认知、传承红色基因,学院组织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地寻访中,学生走进盐阜大地,聚焦抗战老兵这一“活党史”载体,开展一对一采访实践,为老英雄递上致敬信,并聆听他们讲述战火岁月的信仰坚守,直观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让盐阜革命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实践活动
此外,学院积极开展“红色笔记”主题党日活动,将专业知识融入到盐城“东台发绣”非遗文化中,探索红色文化与非遗融合路径,进一步创新红色精神传承形式。并将定制的发绣礼品赠予退役军人代表,致敬英雄的同时,也为“东台发绣”注入红色底蕴,实现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双向赋能。通过实践活动让各民族同学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深刻体会到“我们曾并肩作战”的民族情,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知,激发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民族使命的责任感,为凝聚各民族奋进力量以及共同实现民族复兴梦提供精神动力。

“红色笔记”主题党日活动合影
暖暖“好人魂”织就民族“同心结” 为学习传承“好人精神”,引领各民族同学从“奉献”“友爱”的共同价值中,树立“我们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学院与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登瀛志愿者协会深度合作,组建“与好人同行?向平凡致敬”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包含多个民族的学生,共同深入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开展“和好人一起做好事”主题志愿服务。实践中,团队联动多方力量关爱孤独症儿童,开展“共奏爱的乐章”——多方联动,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温暖与关心,充分彰显了志愿服务的深度成效;组织“折翼天使逐梦行”活动,助力特殊儿童勇敢逐梦,以帮扶点亮希望,向特殊儿童传递了深切关怀;举办“关爱银龄群体”活动深入社区,协助老年人掌握手机操作步骤,切实打通智能技术惠及老年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关爱孤独症儿童活动合影
回族学生刘一凡说: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有效地使我们在践行“好人精神”中激发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蓬勃力量,更帮助我们养成了积善成德、崇德向善的良好品行;同时,也让各民族学生在“你帮我、我帮你”的互动中,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将精神认同转化为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注入青春力量。 从开展“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到组建“与好人同行?向平凡致敬”社会实践团,学院始终以“织”为纽带,致力于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每一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些拉近民族距离的实践活动,不仅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更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并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口号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融入到了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

“与好人一起做好事”实践活动合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各民族力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作,而是需要代代青年接力践行的共同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依托,构建亚洲通学科特色与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平台,正确引导各民族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凝聚、在奉献中成长。最后,真诚地期待每一位学子都怀揣一颗对党、对国家、对各民族同胞的赤诚之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推动各民族团结统一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能,同心协力编写新时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壮丽篇章。
图片拍摄:亚洲通:纺织服装学院
https://xyh.univs.cn/a/xyh_xyh_ycgxy/251016/2021114.shtml?source=x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