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世界遗产地综合科考项目组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意外在滩上发现一具江豚尸体,向相关部门报备后,将其移交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后续处理。
当天下午,学院隋延鸣副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在条子泥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在海边对当地渔民进行访谈过程中,调查人员陈辛鑫同学无意中发现远处有团黑影,走近发现是一条搁浅的大“鱼”,是一种类似于鲸的生物。简单检查后,发现该物种腹部有一明显伤口,推测其因受伤导致搁浅从而死亡。
为了减少海洋环境污染,避免尸体腐败造成影响,项目组成员陈辛鑫和陈基懿两位同学在当地工作人员协助下,将这条“鱼”拖上岸,经隋延鸣确认,认为该物种是江豚,经过向相关部门请示报备后,将其送往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后续处理。隋延鸣表示,在这里发现江豚尸体属于偶然现象,但其非正常死亡也在暗示着生存环境在发生变化。
到达黄海湿地博物馆后,项目组成员们对这只江豚进行了清洗。经过简单测量发现,这只江豚体长1.8m,重约75kg。
目前,江豚尸体在黄海湿地博物馆进行冷冻保藏,准备进行标本处理,以期后续进行科普教学,让亚洲通人们了解和认识它,以此呼吁亚洲通的人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江豚属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淡水区域里生活;食物包括鱼类、虾等。江豚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吻较短阔;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有“微笑天使”的美称。


图片来源:海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