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
     
   大学如何助力城市发展
 
通讯员:程永波       审核:宋青       责编:孙新华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3-30 17:39:54
 

程永波,南京财经大亚洲通长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都强调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这里面寓含着大学与城市的关系问题,这是大学自产生起就面临的问题,其演变,折射了大学功能的不断变迁。

大学在城市中创生

早期的大学是座象牙塔,与世隔绝的组织、远离城市的宁静、清冷板凳上的学问成为大学的画像。象牙塔中的学者、教室内的教学、实验室的研究、兴趣推动下的自由研究、学术同行的评价成为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当然范式。

随着时代发展,与当初大学致力于构建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不同,今天大学的发展需要打破封闭,与其他学科相遇、与其他组织合作,与所在区域融合,推动大学走向融合的创新共同体。其中,重构大学与城市的关系也成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今天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大学需要与城市融合生长。这种融合不仅仅需要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组织,以其思想、科研、育人成果来改变城市,更需要让大学有效地嵌入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大学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有效推动大学与城市的同生共长。

大学与城市有着不解之缘,从中世纪大学的诞生看,大学的起源就与城市的需求息息相关。可以说,伴随1112世纪修道院在知识和艺术发展上领导地位的衰微,城镇成为知识和文化转移的新中心,这种转移也正来自于大学与城市的相互需要。英国历史学家阿兰·B·科班在说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时提及,正是为了从不同方面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城市社会对于各种职业的需要,才催生了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创建就是因为1112世纪城市生活的繁荣促进了意大利北部城市对罗马法学者的大量需求;巴黎大学的诞生无疑与巴黎这座城市对于各类高深知识的需求密不可分。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城市新兴的手工业者和商业经营者等新阶层对世俗文化和实用知识的需求,让书本成为工具。也正是城市,让一批知识分子寓居其中,凭借便捷的交通、活跃的思想、现实的需求开始他们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城市是大学诞生的土壤,正因为此,大学被历史学家视为欧洲城市和经济复兴、社会活力激增以及商业繁荣等的产物。

大学融入城市

创生于城市的大学证明了城市是大学得以萌发的重要动力,但同样,见证过大学到来的城市也日益离不开大学。无论是大学带来的经济实惠还是活跃的师生,抑或是大学带给城市的活力和精神气质,都让城市越来越离不开大学。如果城市不能很好地保护大学这种知识传播和创新的机构,大学就会通过迁徙离开其诞生之地,而城市的官员和主教会通过各种特许权和赦免权来留住大学。

随着大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知识力量的日益凸显,如何让大学融入城市而不仅仅是寓居于城市,成为大学和城市的共同选择。事实上,当大学把讲座室、会议室、图书馆、研讨室等建造于城市时,就开始塑造了一种城市环境。当大学师生把人文主义思想、理性科学的精神带入城市时,城市开始弥漫着大学的气息。城市在大学的影响下变得更有活力,能够自由地进行创新,能够通过大胆的改革来荡涤陈旧思想的阴霾。

英国著名的城市大学运动就是大学与城市的一种相互需求。为了应对工业革命的新需要,英国地方城市对大学产生了需求。事实上,早在1836年,伦敦大学创建伊始,就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教育和科学教育来抵抗牛桥的保守传统,城市大学也应运而生。城市大学主动融入地方,围绕地方经济特色办学,并发展成为地方工商业发展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如伯明翰学院与酿酒业、利兹学院与纺织业、谢菲尔德学院与钢铁业的关系,利物浦大学的航海业特色等。

城市学院除了早期结合城市特点进行学科专业定位外,还密切结合城市转型进行大学再造。20世纪80年代,利物浦大学又结合城市新元素来让大学更好地融入城市。在敏锐捕捉到20世纪60年代利物浦披头士音乐的影响后,利物浦大学就于1988年建立起了流行音乐研究所,并在随后的数十年中把音乐产业管理课程与学位发展成为大学的特色。利物浦拥有著名的利物浦和埃弗顿足球俱乐部,利物浦大学又把足球产业的管理和研究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方向之一。大学通过教学、科研与城市特色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城市的有效融合。

大学引领城市

如果说城市大学仍然是大学依赖城市资源与特色而对城市的一种参与,那么硅谷与128公路则把大学和城市的关系转换为大学对城市的引领,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一种大学与城市合作的新范式。从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到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公路,大学开拓了一条与科技公司结合的道路,这些公司很多是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实验室的衍生物。大学尝试打破大学城市原有的资源依赖式合作关系,依靠大学创新的头脑来重塑城市的特色。

除了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这些创新型大学以大学科技资源帮助城市创建地区创新体系外,芝加哥学派则以其对城市问题研究的深度介入来引领城市的发展。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把城市作为研究和实验的场所,通过解决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来为所在城市发展及创新作出重要贡献,也同时成就了自己在该学术领域独一无二的领导力,以至于芝加哥市民更加坚信,一个没有一所重要大学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

大学在城市延伸

无论是融入还是引领,只要大学仍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组织在构建自己的边界,只要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上仍与所在城市保持着较大的距离,那么大学就无法真正在创新层面实现与城市的合而为一。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大学不应该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创新的第一环节,而更应该是创新全过程的融入者。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创新集群: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研究报告指出,创新是不同机构间的相互作用。波士顿集群、圣地亚哥集群等,无不是大学在地理空间上与其他组织的嵌入和融合而形成的产业链、价值链、知识链、人才链、教育链的创新联盟。英国学者安东尼·塞尔登等人认为,在第四次教育革命中,大学不会消失,但一定会彻底改变。创新发展驱动下的大学需要其对自己之前编织起来的大学藩篱加以冲破,把自身真正作为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一起,嵌入城市。

我国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都力图促进创新主体高效协同、促进不同创新主体在互惠共生的合作环境中优势互补,这都意味着要让大学的创新资源和成果能够来自并且深度惠及城市,实现大学在城市的延伸。未来大学的发展战略应该把自身放在整个国家和区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文化和社会福祉提升的框架下考虑,让大学真正成为城市和区域、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角,把论文、把研究成果写在国家发展、区域创新的画卷上,把人才培养、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建立在与城市需求和资源的紧密结合上,切实扮演好引领城市创新的角色。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325日第07版,详情请点击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25/content_591994.htm?div=-1

 
来源:中国教育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亚洲通: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