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
     
   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
 
通讯员:颜云霞       责编:孙新华       审核: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4-22 08:46:56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多次提到“学科交叉”,要求高校“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而奇险的山川往往人迹罕至,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学科)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这些无人区就是学科之间的交汇地带,历史上许多重大科研突破皆为这片区域上结出的硕果。如数学中微积分学的创立,源于与物理学的交融;生命科学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同样得益于与物理学的碰撞。数十年来,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

加速科技创新,需要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同样需要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无论是一些关键工业技术、部分关键元器件等“卡脖子”技术的攻破,还是重要装备、新能源技术等攸关转型发展问题的解决,都无法依靠单一学科和技术加以解决。拿人工智能技术来说,AI应用场景能否成功落地,不仅依赖于技术本身,更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与人文学科的合作,因为新技术应用终究要落在的层面。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理当以前瞻视角和超前思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学科重组产生前沿性领域与引领性方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我省多所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南京大学基于学科前沿、国家急需、南大特色三个维度进行学科交叉性的布局,成立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南京农业大学成立国内高校首个作物表型组学交叉研究中心,融合物理、计算机、工程、控制、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发展。但总体上看,交叉学科的研究质量高、影响大的成果还不太多,“催化剂”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这背后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是思维惯性、观念羁绊使然。比如,我国科研体系建立在传统学科分类之上,师资、人才、资金甚至科研仪器等资源主要围着单一学科转,从事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会遭遇身份和研究不被认同的尴尬。

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需要一定的浓度和特定的环境,没有科学的“硬机制”不行,没有良好的“软环境”也不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是将两个学科简单拼凑到一起,更不能为了交叉而交叉,流于形式。要基于开放、共享、交流的原则,改进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及经费分配方式,打破院系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创造条件,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引导他们围绕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索和合作。大力倡导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营造鼓励自由探索、鼓励个性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让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浓厚起来、活跃起来。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21421日第5版,详情请点击http://xh.xhby.net/pc/con/202104/21/content_913724.html

 

 
来源:新华日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亚洲通: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