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
     
   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式方案和探索性实践
 
通讯员:李孝德 李恒昌       责编:孙新华       审核: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9-16 17:07:20
 

由山东大亚洲通长、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樊丽明教授领衔主编,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全体成员集体编写完成,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一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的第一部系统性专业报告。该报告共分启航之声、专家观点、典型案例以及新文科建设发展大事记四部分,收录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汇集了2020年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和山东大学樊丽明校长的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和知名学者的观点,以及国内部分高校新文科探索实践的典型案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专业,从理念到行动,直面传统文科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以“创新”为根本导向,以“融合”为核心理念,分析探索新文科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向。虽然是一部阶段性发展报告,但由于其站位高,视野宽,内容实,并且初步回答了亚洲通新文科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和深层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新文科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致力于新文科建设和研究人员的必读、必学、必研之报告。

一、揭示新文科建设系创新发展之必然,深刻回答了新文科为什么建的问题

一般意义上讲,新文科是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以文为主、文理交叉、以理辅文,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科。重在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教育。美国希拉姆学院最初提出新文科的教育理念。201710月开始,该学院对亚洲通的27个专业进行重组,重点是将新技术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之中。我国新文科建设虽然起步稍晚,但亦是及时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迎头赶上。2018年,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努力建设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为2035年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一书,从多个维度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新学科、新文科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紧迫性。其中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了一个重要共识,那就是: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将新文科建设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努力方向。学习阅读该书,就其意义而言,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建设新文科,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呼唤。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思想风云激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人类在享有发展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精神信仰迷失、道德价值误判等方面的挑战,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高等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和主渠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必须突破学科壁垒,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文科。

建设新文科,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水平。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必须建设新文科。从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看,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必须建设新文科。从建设教育强国的角度看,高等教育是兴国强国的“战略重器”,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做强文科教育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必须建设新文科。从教育融合发展的角度看,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急需跨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过程中,必须高举新文科这杆大旗,提高服务能力、引领能力、治理能力,努力使之成为面向世界、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国之重器,以及提高国家硬实力、数实力、巧实力、锐实力的战略引擎。

该书阐明新文科建设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目的,旨在提高人们新文科建设的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增强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要自觉按照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真正做到“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明确未来已来,自觉把握高等教育新形势;明确唯变不变,主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明确变中求新,积极推动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理清新文科中国特色之内涵,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的问题

纵观全书可以看出,我国实施新学科战略,建设新文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文科建设,不是简单地学习、借鉴或模仿希拉姆学院等西方院校对学科进行重组,也不是把着力点仅仅放在将新技术简单地融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之中,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价值取向,努力发现与新时代文科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本性、全局性、深层性问题,探索破解之道,走融合发展之路,实现文科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从而建设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体系。这方面,无论是《新文科建设宣言》,还是吴岩司长、樊丽明等各位校长的讲话;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还是各高校的实践案例,都得以充分体现。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我们建设的新文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的新文科,是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核心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新文科。建设过程必须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增强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坚持立足中国教育实际,做到适应、适宜、适用;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坚持分类推进,实现文史哲促人修身铸魂、经管法助力治国理政、教育学培元育才、艺术学美人化人。

建设具有“整体性战略”的新文科。新文科建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能单摆浮搁,必须坚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积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取向性,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建设“学术中国化”的新文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已经经历了两次学术大转型,我们眼下正在经历第三次学术大转型,正在突破西方化或现代化的学科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蒙蔽,正走在学术中国化的路上。一方面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传承已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在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构建中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和中国数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和文化支撑,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具备世界意识、国际眼光和人类关怀,致力于思考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建设具备“体系性”的新文科。新文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要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具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特点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系,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着力凝练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充分展现中国学术话语的特色和优势。

三、探讨新文科创新发展之要义,多维度回答了新文科“新”在哪里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告诉我们,新文科究竟在哪里,绝不是科技+人文那么简单,也不是对既有学科进行增容整合那么简单,而是有更深的要义。对此,有关领导和专家做出了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基本共识。这些观点的提出,便于人们在新文科建设推进过程中加以把握。

综合王学典、孙正聿等有关专家意见,新文科之“新”,“新”在理念,“新”在重点,“新”在方式,“新”在维度。

从教育理念上看,新文科重在实现培养“某种人”与培养“人”的统一。新文科和既有文科相比,更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和全面发展,也更注重素质教育,及其现代性的教育。

从重点任务上看,新文科重在建设新专业和新方向,探索新模式,建设新课程,构建新理论,要实现观念更新,改善制度供给,改革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优化教育评价体系。

从具体方式上看,新文科重在“融合与发展”,实现从“分科治学”转变为到“科际融合”;重学科轻问题,转向重问题轻学科”;重既有世界和知识,转向关心变化的中国和世界

从把握角度上看,有“四个维度”,即目标之维:励志维新,在使命引领中坚定方向;原则之维:温故知新,在文明传承中自主创新;方法之维:融通致新,在学科交叉中激活思想;保障之维:优评促新,在良好的生态中持续发展。

四、探索新文科中国道路之方案,初步回答了新文科怎样建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不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新文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中国特色新文科的基本内涵,同时更通过既有实践经验的收集、归纳和整理,明确了如何建设新文科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和路线图。这也是运用成功的中国经验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方案。

凝聚思想共识。要注重理论研究工作,凝聚思想共识,为新文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破解观念约束,破除思想桎梏。通过工作组示范引领,教指委全面推进,各高校共同探讨,深化意义认识,厘请建设内涵,阐明工作遵循,明确建设任务,确定创新发展的方向。坚持用思想统一行动,主动迈开创新步伐。

搞好顶层设计。推动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大事,是教育的大事,更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使命,必须搞好顶层设计,而不是一拥而上,无序发展。对此,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全面推进“新工科、心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方案。可以说,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并抓好各个层面的推进落实。

实施率先突破。推进新文科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改革性举措,不易搞齐头并进,四面开花,而是适宜先行试点,率先突破。在这方面,教育部门下了很大功夫,做足了相关功课。201910月,山东大学发布国内首个《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20192021)》,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路径,在建设新专业(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上发力,推动亚洲通新文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202010月,教育部决定依托山东大学设立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同年在山东大学举行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推进工作落地。新文科建设有大量具体实在的工作要做,有诸多课题需要研究和创新,必须坚持务实求效原则,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见效上下功夫。在实践策略上,《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明确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强化价值引领。二是推进专业优化。三是夯实课程体系。四是推动模式创新。五是打造质量文化。其中的强化价值引导,虽然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范畴,却是根本性和核心性问题。因为,建设新文科的中心是育人育才,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努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才能彻底克服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贩卖文凭”、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场所的偏颇和问题。

发挥整体优势。鉴于新文科建设的开创性,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积极搭建有效信息和研究平台,发挥整体优势和集群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共同发展。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心建立的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制度,更是一个具体有效的措施。该报告希望能对文科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感兴趣的读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为全国高校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发挥启示作用;希望以本报告为载体,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为托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坚定前行。可以相信,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中国特色新文科建设,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文章来源:光明网2021820日,详情请点击https://www.gmw.cn/xueshu/2021-08/20/content_35096372.htm

 
来源:光明网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亚洲通: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