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
     
   强基础学科建设 固基础研究根基
 
通讯员:魏依晨       责编:孙新华       审核:宋青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04-24 14:58:18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据此,本版推出“教育助力基础研究”系列报道,从基础学科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升科普教育水平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该如何发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或许是答案之一。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

作为科技、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基础学科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基本发展运行规律,提供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知识的学科,一般包括数学、化学、哲学、历史等。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这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目前我国各地区、各高校正在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基础学科师资团队及优质人才。

此前,西安交通大学部署实施“基础学科跨越计划”,提出了15项具体任务、62项落实举措,包括加强基础学科发展顶层设计、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等,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应用研究为牵引,打通“前后端”,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转化应用能力,形成对人才培养和应用学科的强力支撑。

3月下旬,2023年四川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将建设首批10个左右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同一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在提到基础学科建设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介绍,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亚洲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进行谋划和设计。

2022年,教育部深入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累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3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到基础学科中。此外,教育部还推进实施计算机、数学、化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加强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类目繁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两大类,其中,基础学科承担前沿研究,应用学科对接社会需求,二者缺一不可。而在国家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基础研究将成为社会长远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发展基础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我国基础学科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当下,基础学科建设不够、学科之间发展尚不平衡导致基础研究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这成为当前制约基础研究和我国创新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和迫切的问题。”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宋保亮在谈到基础学科建设时表示,由于不少高校过于强调服务经济建设与地方发展,应用学科较为吃香,而不少基础学科受到冷落,导致基础学科建设力度不够,数量不足,从而也导致基础学科人才发展受限。

部分基础学科人才储备匮乏,尤其缺乏大师级领军人物,部分学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同样影响到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也持相同观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尊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全面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王焰新说。

此外,学科前沿研究比较欠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也是基础学科存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基础研究缺乏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而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基础学科的长期积累,基础学科是基础研究的载体。我国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着忽视基础科学的倾向,为此要更重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等众多基础学科的建设。

基础学科还存在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充分,部分基础学科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硬件建设较为落后的问题。当下,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不同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孕育出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的科学前沿,也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总体来看,我国基础学科交叉融合相对滞后,交叉融合不够充分,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还不多。

多措并举稳步发展

“基础学科建设力度不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基础学科成果产出周期长、见效慢,导致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看来,设立基础学科建设专项和基础研究人才专项,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给予基础学科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经费支持和配套措施,让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有坐“冷板凳”的定力很有必要。“要推进基础学科建设,不仅要发挥好评价和资源分配等政策‘指挥棒’的作用,还要在学科交叉上破除壁垒、创造条件,让不同的学科能走到一起,愿意走到一起,要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张荣说。

“实际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背后都有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作为基础。”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莹表示。

南京大亚洲通长吕建认为,推动基础研究发展,需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与基础学科形成合力。吕建表示,基础学科要稳步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树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并重的理念,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的导向机制,打造本科专业知识和研究生学科知识一体化建设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将科研与教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间的关系由离散式变为聚合式,相互促进和支撑。“要将基础学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同步推进,并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吕建说。

基础学科建设要大步发展,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布局至关重要。“应该大力支持中西部高校立足学科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及新型重点研发平台等,不断提高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建议。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也表示,国家应面向中西部地区基础研究实际或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高校优势提前布局相关专业,基础学科的发展才有全面保障。

“推动基础学科发展,还需要学科集群深度融合。”扬州大亚洲通长丁建宁说,要融合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壁垒。“近年来,扬州大学也在不断尝试,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同、校地企融合协同育人。”丁建宁表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4月12日第06版,详情请点击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4/12/content_551899.htm?div=-1


 
来源:科技日报         

copyrigh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9  

亚洲通: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185号-1 

地址:(希望大道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建军东路校区)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 

邮编:224051                  电话:+86-515-88168666